发布时间:2025-04-05 06:06:38 来源:新闻集结网 作者:细雨
南宋 夏圭《梅下读书图》 第一首 移居二首·其一 东晋·陶渊明 昔欲居南村,非为卜其宅。 闻多素心人,乐与数晨夕。 怀此颇有年,今日从兹役。 敝庐何必广,取足蔽床席。 邻曲时时来,抗言谈在昔。 奇文共欣赏,疑义相与析。 从前想移居住到南村来,不是为了要挑什么好宅院;听说这里住着许多纯朴的人,愿意同他们度过每一个早晚。这个念头已经有了好多年,今天才算把这件大事办完。简朴的屋子何必求大,只要够摆床铺就能心安。邻居朋友经常来我这里,谈谈过去的事情,人人畅所欲言;见有好文章大家一同欣赏,遇到疑难处大家一同钻研。 第二首 劝学 唐代·颜真卿 三更灯火五更鸡,正是男儿读书时。 黑发不知勤学早,白首方悔读书迟。 三更挑灯夜读,五更鸡鸣即起,这一早一晚正是男儿读书的好时候。少年不知道早起勤奋学习,到老了后悔读书少就太迟了。 第三首 读书 唐·皮日休 家资是何物,积帙列梁梠。 高斋晓开卷,独共圣人语。 英贤虽异世,自古心相许。 案头见蠹鱼,犹胜凡俦侣。 家中的财产是些什么,就是那满满一屋的书籍。在环境优美安静的书斋缓缓打开书卷,徜徉书海与圣贤心灵对话。德才兼备的人们虽然没有在同一时代,但自古以来他们却是互相赞许欣赏的。在书桌上看见书的欣喜,胜过与阔别已久的好友相见。 第四首 和董传留别 宋·苏轼 粗缯大布裹生涯,腹有诗书气自华。 厌伴老儒烹瓠叶,强随举子踏槐花。 囊空不办寻春马,眼乱行看择婿车。 得意犹堪夸世俗,诏黄新湿字如鸦。 虽然生活当中身上包裹着粗衣劣布,但胸中有学问气质自然光彩夺人。不喜欢陪伴着年老的学人一块清谈过“烹瓠叶”那样的苦日子,决定随从举子们参加科举考试。虽不能像孟郊那样骑马看花,但却有机会被那“选婿车”包围,让自己眼花缭乱。中举仍然可以向世俗之人夸耀,诏书上如鸦的黑字新写着你的名字呢。 第五首 《送安惇秀才失解西归》 宋·苏轼 旧书不厌百回读,熟读深思子自知。 他年名宦恐不免,今日栖迟那可追。 读过的旧书要一遍遍地再去诵读,书读熟了你就会自然而然的深思明了其中的意思。你以后肯定会成为一个有名望的大官,今天的漂泊失意你也不要去介意。 第六首 观书有感 南宋·朱熹 半亩方塘一鉴开,天光云影共徘徊。问渠那得清如许?为有源头活水来。 半亩大的方形池塘像一面镜子一样打开,天光、云影在水面上闪耀浮动。要问池塘里的水为何这样清澈呢?是因为有永不枯竭的源头源源不断地为它输送活水。 第七首 读书 宋·陆九渊 读书切忌在慌忙,涵泳工夫兴味长。 未晓不妨权放过,切身须要细商量。 读书一定要戒除慌慌忙忙的习惯,潜心体会就会感到兴味无穷。有些不懂的地方不妨暂且放过,一旦自己有了切身体会的时候立即结合所学,认真思考。 第八首 冬夜读书示子聿 宋·陆游 古人学问无遗力,少壮工夫老始成。 纸上得来终觉浅,绝知此事要躬行。 古人学习知识不遗余力,年轻时下功夫,到老年才有所成就。从书本上得来的知识毕竟不够完善,要透彻地认识学习知识这件事还必须亲自实践。 第九首《耕读轩》元代·王冕路逢谁家子?背手牵黄犊。犁锄负在肩,牛角书一束。辄耕且吟诵,息阴坐乔木。南山豆苗肥,东皋雨新足。凉气满郊墟,书声出茅屋。古来贤达人,起身自耕牧。买臣负薪歌,倪宽带经读。寄语少年徒,行当踵前躅。 在路上偶遇了哪家的少年,他背着手悠闲地牵着黄色的小牛犊。犁和锄头扛在他的肩上,而在牛角的间隙里,还挂着一束书卷。他一边耕作一边吟诵着诗句,休息时便在树荫下的大树下坐着。南山的豆苗长得非常茂盛,东边的田野里刚下过雨,土壤十分湿润。凉爽的气息弥漫在乡村的每一个角落,从茅屋里传出朗朗的读书声。自古以来,那些贤达之士,都是从亲自耕作放牧起步的。就像朱买臣背着柴薪时还唱着歌,倪宽在耕种时也带着经书阅读。我要对那些年轻的学子说,你们应当追随这些前人的脚步,继续努力。 第十首 四时读书乐·春 元·翁森 山光拂槛水绕廊,舞雩归咏春风香。 好鸟枝头亦朋友,落花水面皆文章。 蹉跎莫遣韶光老,人生唯有读书好。 读书之乐乐何如?绿满窗前草不除。 栏杆外就是山中景色,流水淙淙绕着长廊而过,乘凉归来的人们,沐浴着春风送来花香,一边走一边吟唱着诗歌。停在枝头的鸟儿,是伴我读书的朋友;漂在水上的落花,可以启发我作出美妙文章。不要让青春年华在消遣中白白地流逝,人生只有读书是最美好的事情。读书的乐趣是怎样的?好比绿草长到窗前而不剪除,放眼望去,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。 第十一首 观书 明·于谦 书卷多情似故人,晨昏忧乐每相亲。 眼前直下三千字,胸次全无一点尘。 活水源流随处满,东风花柳逐时新。 金鞍玉勒寻芳客,未信我庐别有春。 书卷就好像是我的多年老友,无论清晨傍晚还是忧愁快乐总有它的陪伴。眼前浏览过无数的文字后,心中再无半点尘世间的世俗杂念。坚持经常读书,新鲜的想法源源不断的涌来用之不竭。勤奋攻读,像东风里花柳争换得形色簇新。漫跨着金鞍,权贵们犹叹芳踪难寻,不相信我这书斋里别有春景。 第十二首 《读书有所见作》 清·萧抡谓 人心如良苗,得养乃滋长; 苗以泉水灌,心以理义养。 一日不读书,胸臆无佳想。 一月不读书,耳目失精爽。 人的心如同一颗优良苗,只有得到精心的养护才能生长。苗的生长需要泉水的灌溉,心灵则需要道德的教育。人一天不读书,心中就没有什么好的想法。一个月不读书,就感觉到耳朵和眼睛都不清晰了。
特别声明:以上内容(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)为自媒体平台“号”用户上传并发布,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。
相关文章
随便看看